“我一直有两个梦,一个是禾下乘凉梦,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。”
——袁隆平
今天上午十点,袁隆平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。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,有着“金色追梦人”“稻田守护者”“杂交水稻之父”等荣誉称号的袁隆平先生,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,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91岁。噩耗传来,举国悲痛。
1953年,大学毕业的袁隆平先生去了湖南省黔阳县的安江农业学校做老师,这一做就做了16年。
在那个粮食匮乏的特殊年代,他亲身经历了忍饥挨饿的痛苦,亲眼目睹了树皮、野菜都被吃光后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。从那个时候开始,他就暗下决心:让所有人不再挨饿!
1996年,在成功突破“两系法”后,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“超级杂交稻”。1997年正式开展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,已在2000年、2004年、2012年分别实现了示范田亩产700公斤、800公斤、900公斤的前三期目标。
而在四十年前,中国每年平均亩产最高的产田,只有400公斤。
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,长了中国人的志气。同时,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百姓,也用他的技术解决了粮食短缺与饥饿问题。
他为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是当之无愧的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”。
1970年,袁隆平先生偶然间从实验田中发现的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(也被袁隆平先生命名为“野败”),给了他灵感,并开启了他长达56年的杂交水稻研究之旅。
到1973年,袁隆平先生正式攻克“三系”水稻配套难关,成功培育了几万株“野败”。
1974年,袁隆平先生就取得了全国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,增产幅度在20%以上的成绩,不育系种子也在全国广泛播种。
图片来源:CFP
1981年,在菲律宾召开的国际水稻研究科研会议上,袁隆平先生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
1986年,袁隆平先生开始研究两系杂交水稻,1995年宣布成功。
图片来源:人民日报
图片来源:新华社
2006年,在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十年,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,标志着中国26年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。
图片来源:新华社
2013年,他又启动了示范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攻关,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。实际上,这一目标在2018年已经实现,测产亩产达到1026.7公斤。
图片来源:新华社
图片来源:澎湃新闻
今天,我们心怀敬爱与感恩,送别袁隆平先生。国士无双,愿袁老一路走好!
Copyright © 2016 GZSHANSHU.COM 广州利净贸易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2078447号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王枝塘工业区371号
山树服务热线 400-800-1360